《吴江年鉴》是一部综合性地方资料工具书,主要记述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吴江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。《吴江年鉴》采用分类编辑法,设栏目(2002部及之前各部称“部类”)、分目、条目3个层次,以条目为基本组成单位,条目名称用黑体字加“【】”(1986部、1987部用“〔〕”)引出。《吴江年鉴》选用的资料由有关部门、单位安排专人撰写,单位领导审核后交由《吴江年鉴》编辑部编辑成书,力求做到系统、全面、准确,为社会各界了解吴江提供基本资料。
1987年9月,第一本《吴江年鉴》——《吴江年鉴(1986)》由湖滨彩印厂印刷,采取内部发行方式,后每年发行一部。《吴江年鉴(1986)》采用32开本,黑白印刷,设特载、概况、政治、法制、财税金融、建设环保、工业、交通邮电、农业水利、贸易、科学技术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体育、社会生活、附录16个部类。共有分目70个,条目344个,照片4幅。1988年,《吴江年鉴(1987)》增加专文、人物、吴江县土特产3个部类,照片改用彩色印刷,并收录交通图。1989年,《吴江年鉴(1988)》增加附录部类,开始交由出版社公开发行。1990年,《吴江年鉴(1989)》减少人物、吴江县土特产部类。1994年,《吴江年鉴(1993)》将大事记、乡镇内容上升为独立部类,增设综合经济管理部类,恢复人物部类,取消附录部类。特载、大事记、政治部类中,以5月4日吴江撤县设市为界,前称吴江县,后称吴江市,其余一律以市称之。1997年,《吴江年鉴(1997)》增加“两区建设”部类,用以记述经济开发区、旅游度假区的情况。1998年,《吴江年鉴(1998)》增设市属大厂部类。2000年,《吴江年鉴(2000)》增加场圃部类。2001年,《吴江年鉴(2001)》增设民营企业部类。2002年,《吴江年鉴(2002)》增设城管旅游部类。2003年,《吴江年鉴(2003)》的政治栏目内容拆分,设立成中共吴江市委员会、吴江市人民代表大会、吴江市人民政府、政协吴江市委员会、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群众团体、军事栏目;贸易栏目拆分成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2个栏目,取消私营个体经济、人物栏目。2004年,《吴江年鉴(2004)》取消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市属大厂、场圃栏目,恢复民营经济栏目。2006年,《吴江年鉴(2006)》增设新荣誉·新称号栏目。2007年,《吴江年鉴(2007)》取消新荣誉·新称号、民营经济栏目,合并军事、政法为1个栏目,合并科学、教育为1个栏目。2008年,《吴江年鉴(2008)》取消附录栏目。2009年,《吴江年鉴(2009)》增设人物、附录、索引栏目。2010年,《吴江年鉴(2010)》取消附录栏目。2011年,《吴江年鉴(2011)》将科技·教育栏目分设成科技、教育两个栏目,财税·金融栏目分设成财政·税务、金融两个栏目。2012年,《吴江年鉴(2012)》增设附录栏目。2014年,《吴江年鉴(2014)》设特载、专文、大事记、概况、中共吴江区委员会、吴江区人民代表大会、吴江区人民政府、政协吴江区委员会、群众团体、军事·政法、经济管理与监督、工业、农业·水利、商贸服务业、开放型经济、交通·邮政·通信、财政·税务、金融、城建·环保、科学技术、教育、文化·旅游、卫生·体育、社会生活、开发区建设、各镇概况、人物、附录、索引29个栏目。
《吴江年鉴(1997)》实行改版,版面扩大为16开本,封面精装、彩印,软硬双封;增设吴江地图;制订下发《吴江市年鉴编纂工作实施细则》。1997部和1998部,每个部类(栏目)前设有一幅主体性照片;2003部开始增加插图,用于压题,2006部开始增加配合文字内容的插图;2007部增设吴江市交通旅游图,2008部始以吴江城区图代替吴江市交通旅游图。2009部开始制作索引工具,增加英文目录,随书附设电子光盘。2010部开始采用四色印刷。
至2014年,吴江区(市、县)共编辑出版《吴江年鉴》29部。